高松说,国家既然鼓励新能源发展,就应该加快政策法规、指导意见出台,明文规定公共区域到底如何合理划分,如何支持个人屋顶建光伏电站。
据计算,每秒钟太阳辐射抵达地球表面的能量高达8.01013kW,相当于550万吨的标煤燃烧产生的能量。虽然目前太阳能高速公路的建设刚刚起步,并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尤其是路面材料和造价。

5、其它从2011年起,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开始着手太阳能声屏障、太阳能停车棚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目前,国外的科技人员正在研究和寻找这种特殊的新型路面光学材料。德国一条高速公路隧道里安装了16000块太阳能板,将提供2.8兆瓦的电量。2011年,世界上第一条太阳能高速公路(A18公路)在意大利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根据刘汉元委员的估算,按照当前的建设水平,每公里车道的光伏电站建设的成本可控制在230万元左右。
一年的发电量为3300兆瓦时,約提供1000个家庭使用,一年可減少24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3、路面维护复杂太阳能高速公路的路面维护主要考虑两个问题:路面破损后的维修和透光面(透明陶瓷或聚光透镜)的日常性清洁。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多晶硅已形成全球竞争格局,不会在中国出现价格垄断,也不会长时间因为进口损害国内企业利益。
各拿一张牌无论58号公告延续还是取消,上下游企业都不会遭遇生死存亡的威胁。201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量为2万吨,这部分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国内产量的增长弥补。这等于中美双方各拿一张牌,并有坐下来谈判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多晶硅企业已拥有较高的毛利率,限制进口会进一步带来国内企业抬高价格,甚至形成1?2家垄断大企业,进而使国内下游企业要么陷入亏损,要么选择加速海外建厂。
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行业分析师王潇婷看来,中国的双反效果有限。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师刘晶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中国出台双反措施后,国外的多晶硅通过加工贸易进口的方式来规避制裁,惩罚性关税未得到执行。

可见在目前价格下,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告亏。该项目是否将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搬到中国也存在不确定性,因为此前国外在多晶硅技术设备出口方面对中国一直都有保留。2011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发起第一轮双反调查,预计今年7月会针对此次案件作出复审终裁。2014年,多晶硅加工贸易在美国、韩国、德国多晶硅进口量中占比分别为87.6%、69.1%和59.1%。
可见仍有部分中国企业在履行与德国瓦克的长单天合光能媒体总监叶超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我不清楚企业是否还有与国外企业的长单,但58号公告涉及的核心问题并非长单,而是企业议价权。为了补漏,2014年8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58号公告,暂停了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刘晶表示,在空当期内,进口多晶硅现货价格低于国内同等级产品0.5?1万元/吨,国内硅料企业不得不降价以对,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面临生存危机。
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下游企业有关国内多晶硅产量的担忧没有必要。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不久前,中美两国进行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前期接触。

作为反制措施,2014年1月20日和5月1日,中国分别对自美国、韩国以及欧盟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李健说,加工贸易是规避贸易救济措施的漏洞,原则上属合理合法。
直到2014年2月,REC才正式宣布与陕西有色集团签署协议,启动2万?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合资公司,合作建设的世界先进水平的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线。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赵家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光伏上下游企业不应该互相埋怨、指责和拆台,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完整的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多晶硅企业正常的库存量应该在一个星期左右,洛阳中硅目前库存量已逼近两个月,企业最多还能支撑一年左右就面临关停的风险。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看来,REC在中国建厂,一直都是跟着双反的步调在走。中国机电商会法律部主任陈惠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15年7月,美国将对中国光伏产品第一轮的双反进行复审终裁。2014年全球多晶硅总产量30.4万吨,可供生产55吉瓦的多晶硅产品,全球实际用量为43吉瓦,形成了12吉瓦的库存。
如果不取消,多晶硅仅能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至少要支付4%的关税,与国内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将削弱。隆基股份战略总监夏爱民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5月25日的报告,联合了光伏上中下游企业,体现了光伏行业的整体利益。
上游的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和陕西天宏瑞科硅业也名列其中。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行业分析师王潇婷看来,中国的双反效果有限。
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即将到来。上游企业要求,继续执行2014年的58号公告,封堵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保护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合法权益。
盈利状况正是上游企业力主继续封堵的一大原因,下游企业则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可见在目前价格下,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告亏。其理由是,国内的多晶硅产量不能满足国内下游企业的需求,且国内多晶硅的质量与国际大企业的质量还有差距,尤其是目前国内用于生产N型单晶硅片的硅料质量还不稳定,必须进口。他表示,如果取消58号公告,天合可以通过自己有少量的硅片产能,加之从国外通过加工贸易进口来保障自己的议价能力。
更为复杂的是牵涉到中美贸易博弈。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国产多晶硅13.5万吨,进口量10.2万吨;2015年,保利协鑫、特变电工等国内多晶硅企业的新增产能将会相继投产,预计今年总产能将达到21万吨,产量超过16万吨。
受制于政策影响的,除了国内上下游企业,自然还有国外厂商。下游企业则力挺重新放开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理由是过度保护会阻碍国内行业进步并影响国际竞争。
58号公告延续与否,直接关系到美国多晶硅产品出口中国的情况。此时,美国的多晶硅加工贸易订单也基本执行完毕,58号公告将真正开始发挥效力,以后要出口到中国必须缴纳高额关税。
光伏下游产业产值2000亿元,年出口额150亿美元,并容纳大量就业,如果撤离,将影响巨大。国内光伏企业对此分歧甚大,受益于封堵的上游和依赖于加工贸易的下游各执一端。但在公告出台日到执行日的半个月空当期内,各地突击放行了总量超过10万吨多晶硅加工贸易订单。可见仍有部分中国企业在履行与德国瓦克的长单。
无论企业之间如何斗争,政策的主导权还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且贸易政策还得看对手如何出招。2012年,欧盟继之,发起对中国下游光伏产品210亿欧元的贸易诉讼,成为欧盟有史以来最大的反倾销案件。
国内硅料产量排名第三的洛阳中硅副总经理毋克力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洛阳中硅的现金成本在12万元/吨,相比与目前市场价格是11.6万元/吨,现金流已为负。这部分硅料全年需求量8000万吨,占国内全部多晶硅用量的4%,进口量占目前多晶硅进口总量的10%,影响范围并不大。
同期,美国光伏应用市场增速较快,但由于遭遇美国的两轮双反制裁,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受到较大影响。来自光伏上游的一二线多晶硅厂商,如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洛阳中硅等,则力主继续限制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 |